法律新訊 3

法院執行公務也有國賠責任?

很多人都知道台灣有《國家賠償法》,讓政府機關於公用設施的設置或是公務員執行職務,在一定情況下造成人民損害的時候,由法院判決機關要負擔賠償責任,但法院本身也是政府機關的一員,法院有可能也要負國賠責任嗎?法律上是可能的,最近屏東地方法院就被別的法院認為在民事執行程序上有瑕疵,要負擔國賠責任。

Read More »

民法成年年齡即將修正

大家都知道刑法的責任能力是十八歲,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算是少年,責任與成年人不同,而民法的行為能力則是滿二十歲為完全行為能力人,滿七歲但未滿二十歲則為限制行為能力人,這個十八歲、二十歲的區別,常常弄混不少人,特別是近年公民投票法規定,只要年滿十八歲就能夠投公投了,和選罷法規定滿二十歲才有投票權又不同,讓不少人懷疑,到底是十八歲算大人,還是二十歲算大人?

Read More »

廢除通姦罪之後,下一個除罪化的目標

在大法官作成通姦除罪化的釋字第791號解釋後,正式宣布臺灣未來不再以刑事處罰於婚姻中出軌的配偶與第三者,雖然通姦仍有民事賠償責任,但已經確立刑事處罰,在婚姻家庭價值所能夠扮演的腳色有限。隨之而來,與通姦罪條號相近的刑法第240條,似乎是政府下一個要除罪化的對象。

Read More »

借名登記爭議案例:證人陳述略有瑕疵就不能採認嗎?

所謂「借名登記」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證明借名登記契約成立之證據資料,不以直接證據為限,倘原告就利己之待證事實,苟能證明在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上,足以推認該待證事實存在之間接事實,非不得憑此等間接事實,推理證明彼等間存有借名登記契約。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