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求償是否要先繳裁判費?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下稱詐防條例)已於民國113年7月31日公布,並於公布日施行(按: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三條規定:「法規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發生效力。」)。但近來有新聞指出,立委接獲民眾陳情表示依詐防條例第54條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竟被法院裁定要求依其核定之訴訟標的價額,限期補繳裁判費。該新聞亦指出,有立委質疑法院裁定是否有違法而犧牲人民訴訟權益問題。

【刑事】聲請再審之重要證據應如何認定?
刑事被告一旦遭到有罪判決確定,而認為自己受到冤抑,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有「非常上訴」及「再審」的救濟途徑。前者是最高檢察署的檢察總長,對於確定判決,以「違背法令」為由,向最高法院請求撤銷或變更原判決,或撤銷其訴訟程序的特別救濟方法;至於後者是為了排除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違誤」所設的非常救濟途徑。本文將探討刑事被告如何透過刑事訴訟法第421條的聲請,進行法律救濟,以雪冤抑。

【民事】感情生變後贈與財物返還的法律問題
情人間基於感情或愛情,互相贈與財物之事,乃屬正常。不過,有時候雙方因為後來分手了,經常會發生要求返還之前所給予對方財物或不動產的問題,尤其所贈與若是大筆金錢、不動產、名車、名錶、名包等等情形,則問題就更大了。事實上,情侶在一起時,不管是贈與或投資或其他原因而有提供財物的情形,通常多不會寫下書面字據,但是分手後爭執財物權利歸屬時,其中一方主張是贈與,對方可能說是被騙的,但一方卻說是心甘情願的,法院到底要相信誰呢?要看證據說話。

認識保護令的聲請,這樣做可以保護你!
保護令是為了保護家庭暴力被害人「人身安全與權益」的法律命令,警告加害者(相對人)不能再用肢體暴力、言詞暴力對待被害人。而保護令又分成「緊急保護令、暫時保護令與通常保護令」,這三種保護令的功能和效力基本上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法院「核發的速度」。由於通常保護令從聲請到核發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但每位被害人遇到的家庭暴力狀況都不同,有些可能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所以為了能給被害人更完整、更安全的保障,在通常保護令核發下來之前,可以視情況先以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來阻擋暴力行為的發生。

【政府採購】機關違法取消投標資格或廢標之行政訴訟問題
基本上,一般政府採購開標過程,有時會有廠商的資格審查,之後再進入決標確認得標予某廠商。實務上曾發生的狀況,在第一階段的資格審查,有數家廠商參予投標,但多資格不符,只有某一家廠商資格符合規定,接著機關要進入決標階段,機關後來因故認為廠商資格不符,就取消伊投標資格,更進而為廢標處分,然後,再重新另外開啟一個採購案,並決標予另外的廠商及簽約。在此情形下,若前案的廢標均屬合法,當無任何問題,不過,若機關先前取消某廠商的投標資格及廢標處分,存在違法的情形,機關應負如何的責任?廠商有何權利可以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