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採購】訴請確認最有利標決標處分違法,仍有權利保護必要
以最有利標為決標原則之標案,因為在決標之前,於採購程序上,須經審標、評選等程序,人的因素佔了一大部分,故常見未得標之廠商,以撤銷決標處分或確認決標處分違法,為訴之聲明,並以政府採購法第50條第1項第2款「投標文件內容不符合招標文件之規定」為主要理由,訴請行政法院救濟。

然而,近來有第一審行政法院之見解認為:原告基於對招標文件之主觀解釋,指摘被告招標文件解釋錯誤,然政府採購案中招標文件內容疑義之釋疑正確與否,與決標處分違法與否之判斷,完全是不同領域所處理之事務;招標文件原則上屬於招標機關要約之引誘,經政府採購法第41條規範,廠商對招標文件內容有疑義者,應於規定之日期前,以書面向招標機關請求釋疑,以確定要約之引誘之意思表示內容,並以此作為是否投標要約之準據。至於決標,則為招標文件內容確定後,招標機關就得標廠商依招標文件內容所為要約,所對應作成之承諾。招標機關與得標廠商因此締結契約,以招標文件內容作為彼此規範基礎,契約雙方日後如對招標文件(契約)文字解釋不同,而產生履約爭議,乃為契約雙方間私法爭議,契約以外第三人(包括非得標廠商)並無置喙之餘地,其契約內容也與契約外第三人無涉,且該決標處分既未對原告直接產生法律上規制效力,難以想像可預期被告將重複作成相同處分,導致原告法律地位不安定;而原告其實也不須依原處分所表示之見解從事任何行為或不行為。易言之,原告至多因原處分過去之違法而受有損及公平競爭交易機會之不利益,但並無處於不確定法律狀態,若不尋求判決確認即受不利益之效果。就此而言,原告該等請求之權利保護必要究竟何在,殊難索解。
然查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上字第997號判決已揭明:「政府採購法第85條第3項規定,審議判斷指明原採購行為違反法令者,廠商得向招標機關請求償付其準備投標、異議及申訴所支出之必要費用。而行政法院以撤銷判決或確認判決,確認採購機關之採購行為違法,原處分機關及審議機關皆受判決結果拘束,不得再另為不同之判斷,其效力甚於審議判斷指明原採購行為違法之效力,廠商自得依政府採購法第85條第3項規定,請求採購機關償付所支出之必要費用。故依上開法條規定,就採購行為違反法令情事,對投標廠商負有填補損失或損害之責,則投標廠商於決標處分履約完成,並經驗收合格完畢,而無續行撤銷訴訟利益時,對確認決標處分是否違法,即不能謂無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利益。」之意旨,認為原告仍得依法請求償付準備投標、救濟之必要費用(甚至有行政法院認為得包含律師費用),而有請求確認決標處分違法之法律利益。
此外,是否可以契約法上之意思表示合致原則,解釋政府採購法第50條第1項第2款「投標文件內容不符合招標文件之規定」,即認為原告沒有置喙之餘地?亦非無疑。因為這還涉及了評選委員會之評定是否有不公平待遇或濫用判斷餘地的問題,當然必須調查得標廠商之投標文件內容,是否與招標機關之需求相符,或是否確實符合招標目的,才能確認決標處分之適法性,此與原告投標前是否曾請求招標文件之釋疑,係屬二事。
而且,招標文件是否合於投標文件,亦攸關政府採購法第6條所規定之「機關辦理採購,應以維護公共利益及公平合理為原則,對廠商不得為無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辦理採購人員於不違反本法規定之範圍內,得基於公共利益、採購效益或專業判斷之考量,為適當之採購決定。」等宗旨,否則同法第50條第1項就不會規定有此情形者,招標機關應不予開標或不決標予該廠商。
🎵貼心小提醒:法律條文會修正,司法實務會變更見解,每個人的案件事實也不相同,因此本文僅供參考,建議民眾對於任何法律問題作出決策以前,先向律師諮詢。
✨更多法律資訊請追蹤本所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unriselawyer
✨更多政府採購相關文章資訊請進入 👉https://www.tsaigo.com/
✨更多著作權相關文章資訊請進入 👉https://www.copyrightdoctor.com/
✨更多不動產相關文章資訊請進入 👉https://www.realpropertydoct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