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期提前終止算是資遣嗎?
台灣中小企業用人常常都會有試用期的規定,如果新人試用不合格,期滿就不會再留用,這時候面臨到兩個問題,如果試用期為三個月,新人來沒幾天就讓主管感覺不滿意,要求新人馬上捲鋪蓋走人,這時候算是被公司資遣嗎?還有,試用期滿了,不打算繼續留任,這時候算是資遣嗎?要解答這個疑問,就要來看看法院的判決怎麼說。
台灣中小企業用人常常都會有試用期的規定,如果新人試用不合格,期滿就不會再留用,這時候面臨到兩個問題,如果試用期為三個月,新人來沒幾天就讓主管感覺不滿意,要求新人馬上捲鋪蓋走人,這時候算是被公司資遣嗎?還有,試用期滿了,不打算繼續留任,這時候算是資遣嗎?要解答這個疑問,就要來看看法院的判決怎麼說。
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是一種中央銀行歸類為選擇權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十多年前開始,曾經是各銀行企金部門炙手可熱的主力商品。如同曾經是市場寵兒的「連動債(Structured Note)」,最後造成次級信貸危機一樣,金融商品的違法推介,終歸相同命運,TRF也造成2015年起的TRF/DKO金融風暴。而且,因為TRF的銷售對象多為中小企業客戶,商業周刊曾報導,有董娘受銀行理專慫恿,買了TRF陷入這場風暴危機,幾乎要傾家蕩產[1]:「她是一家台商老闆娘兼財務主管,那一天,中國人行意外放手讓人民幣一天急貶二%,創下人民幣史上最大貶幅,宣告讓官方控制的匯率逐步走向自由化。對賭人民幣升值的TRF瞬間出現巨幅虧損,林小姐的公司年營業額六十億元,投資該商品損失累計至今近六十億元!」該報導表示,捲入這場風暴的台灣中小企業竟然高達三千七百九十七家,損失可能高達二千億元,這些損失,是連動債時期的散戶虧損金額的五倍!
從2005年「雙卡風暴」到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的「連動債風暴」,台灣這些年來發生幾次系統性的金融危機,近年引發最大爭議的,就是銀行不當銷售TRF衍生性金融商品問題,2015年的「TRF風暴」[3]迄今雖然已經五年,然而不少未能受償的被害人,迄今仍在為自己的權利打拼。「雙卡風暴」催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連動債風暴衍生《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理由無他,乃因當時法令無法解決此系統性的金融危機所致。
從卡債風波、雷曼兄弟事件、TRF風暴(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幾個重大金融爭議案件觀察,有其發展脈絡,由交易相對人的經濟層次觀察,先是一般民眾,接著是中產階級,再來是有實力的中小企業主。這種違反法遵意識所生爭議,屬系統性問題,多由自主協商或政府協助下解決問題,而非司法處理。例如:雷曼兄弟連動債爭議案件處理,金管會對於銀行受託投資過程,存在隱匿風險或誤導投資人等不當行銷或違反忠實義務,導致客戶損失,即要求銀行妥善處理受託投資之連動債爭議。
近日遠東航空傳出即將歇業的新聞,民航局於12日下午也召開記者會,預計是會說明這件事情,突然其來的消息,讓還有一個月就要過新年的遠航勞工朋友們相當擔心。而主管機關則表示,遠航應該踐行《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義務,而這個法律的義務為何呢?
以銀行員為題材的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化身為銀行授信擔當者(客戶關係經理),不僅堅持嚴格授信的原則,揭開客戶詐貸內幕,同時也專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協助力圖轉型的企業成長,讓很多銀行員燃起從業的熱情。
台灣引以為傲的中小企業,即將在未來幾年進入冰雪期,為數不少將煙消雲散,大環境的趨勢外,兇手可能不是紅色供應鏈,TRF風暴下所衍生的強制斷頭平倉機制,才會是罪魁禍首!它造成中小企業將潛在的損失立即實現。新政府最迫切的危機不在於陸客的減少,而是人民幣的跌跌不休。
由一些案例觀察,及據聞金融機構將逐漸加速執行TRF合約的強制斷頭,此波中小企業因TRF而生的斷頭潮,預料將激起不小的漣漪。有趣的是TRF的第一波銷售潮是在2013到2014年間,2014年第4季起人民幣匯率已有出現反轉直下的態勢,從而TRF的銷售理應下滑;但實際上,在2015年中之人民幣貶勢稍微趨緩時,部分金融機構又趁勢以人民幣即將回到升值步伐之話術,可以加碼購買新的TRF部位,來攤平之前的虧損。許多中小企業在理專巧如簧如的推薦下,2015年中又開啟新一波TRF的銷售潮。
人民幣匯率的恐慌情緒,近期雖然稍有和緩,但是人民幣TRF風暴才準備進入暴風圈,諸多中小企業主已經開始無法再負擔每期比價的損失,甚至無力持續向金融機構繳追繳保證金,正面臨痛苦的抉擇,要讓合約繼續進行呢?或是,忍痛買單解約停損以避免TRF損失繼續擴大呢?但是,金融機構計算的認賠金額幾乎是中小企業無法承受之重,更甚者,部分中小企業即便十幾年的獲利都無法彌補認賠出場的虧損,關於這樣的現象,筆者有二個最大的疑問,其一是投資人怎麼會買這種東西?其二是金融機構怎麼敢賣這樣的商品給客戶?
德國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在「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曾經說過:「就像任何賭博遊戲、輪盤、賽馬,也包括圖表系統,最後只有一條規則:大家可能賺到錢,但肯定賠錢。」最近這一波人民幣重貶所導致的TRF風暴,正好驗證科斯托蘭尼的結論。
據推估,國內中小企業此波潛在損失可能高達千億以上,其實TRF是用來當作匯率避險的工具,並非新奇的金融商品。然而,因為銷售TRF的高獲利,約莫2013、2014年起,金融界就開始強力推銷與人民幣匯率連動的TRF產品,只要人民幣維持強勢,就可以賺取權利金,主打人民幣「幾乎」只漲不跌,買了就賺,甚至有些銀行還「教育」客戶,買TRF不需要出錢,只要建立銀行信用額度就可以參加TRF的賭盤遊戲,反正人民幣「應該」不可能跌,簽約就可以賺權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