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同業名稱關鍵字廣告違反公平法之問題

公司行號等事業,若以不正當的方式與對手從事競爭,會被認為違反《公平交易法》之不公平競爭,例如:不實廣告、散布競爭對手營業信譽不實情事等等。然而,普遍來說,若有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都可能被公平交易委員會認定是不公平競爭行為而裁罰。

預售屋完銷不實的公平交易法問題

經常聽到某某預售屋建案廣告說:「三天內完銷!」但是真的假的,有時根本沒有人知道。因此,對於建設公司類似銷售手法或廣告等,公平交易法會要求業者不能作假,否則會加以處罰。消費者也必須要詳查,不能人家說什麼都全信,否則挫賽,自認倒楣就算了,賠上大錢可就慘了!

沒有註冊商標也能受法律保障嗎?

近年國際行李箱大廠RIMOWA對於本土諸多行李箱業者提起公平交易法相關案件的民事訴訟,主張這些業者所銷售的行李箱與伊行李箱上的「百褶設計」相近,稱依照公平交易法第22條,前述「百摺設計」屬於著名表徵,應受保護之類的。類似案例在台灣其實不罕見,然關鍵點在於,該條保護的對象必須是「著名商業表徵」,如果無法證明自己算是著名,就不受本條規定的保護。

家樂福併購頂好,可能要公平會同意

近日有個量販店界的大新聞,家樂福發聲明將斥資新台幣32億元左右,買下頂好超市,預計未來199家頂好超市,未來可能就會改名稱家樂福了,有人認為家樂福此舉,是為了要和業界龍頭全聯一拚高下,只是家樂福、頂好本來在市場上就有高市佔率的兩家公司,若經併購而合一,恐怕會像之前錢櫃好樂迪,仍要經公平會審議才行。

囤積口罩哄抬價格違反公平法與刑法

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流行期間,口罩需求大增,可能存在囤積口罩現象。早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就曾出現業者囤積口罩與價格上揚之供不應求的狀況。但是,當時刑法沒有處罰囤積口罩哄抬價格的行為,只能用公平交易法行政罰加以管制。不過,現在已經可論科刑罰了。

非醫療器材的口罩可不能當醫療用口罩來販賣

近日由於防疫需求,醫用口罩家家缺貨,許多消費者捧著大把鈔票也買不著,新聞傳出有業者竟將非屬合格醫療器材的他種口罩謊稱是醫療用口罩來販賣,欺負消費者不懂,主管機關表示,如此行為除了可能有行政法上之責任外,更可能有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