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結婚又離婚多次申請婚假,理直氣壯乎?
查台北市政府訴願決定書查詢系統,近日有一則關於員工多次申請婚假的案件,十分值得討論。
查台北市政府訴願決定書查詢系統,近日有一則關於員工多次申請婚假的案件,十分值得討論。
民國103年起爆發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風暴,似乎於108年逐漸平息。然而,是否每個案件都得到公平處理?政府在銀行與交易相對人間是否扮演積極解決問題的適當角色?至少,就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下稱評議中心)網站上公告之統計資訊揭露觀察,應更能有效率及認真處理。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新聞稿指出,因2015年1~3月間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以下簡稱DFS)對該行紐約分行進行一般業務檢查,於2016年2月檢查報告中指出該行於辦理匯款業務時,有應申報疑似洗錢交易而未申報之行為,有違美國防制洗錢相關法令規定。因此,該行於2016年8月19日與DFS達成協議,以解決有關該行紐約分行違反美國防制洗錢機制之事件。其次,還要委請由「DFS指定之法遵顧問」負責監督及協助改善紐約分行法令遵循功能。再其次,還要另聘由「DFS指定之專家」進駐紐約分行檢視過去三年之交易。再再其次,最重要的,還要「繳交美金壹億捌仟萬元之罰金。」如此「天價罰金、顧問監督、專家進駐」,是台灣人民難以想像的事,可就這麼發生了。
以銀行員為題材的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化身為銀行授信擔當者(客戶關係經理),不僅堅持嚴格授信的原則,揭開客戶詐貸內幕,同時也專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協助力圖轉型的企業成長,讓很多銀行員燃起從業的熱情。
台灣引以為傲的中小企業,即將在未來幾年進入冰雪期,為數不少將煙消雲散,大環境的趨勢外,兇手可能不是紅色供應鏈,TRF風暴下所衍生的強制斷頭平倉機制,才會是罪魁禍首!它造成中小企業將潛在的損失立即實現。新政府最迫切的危機不在於陸客的減少,而是人民幣的跌跌不休。
由一些案例觀察,及據聞金融機構將逐漸加速執行TRF合約的強制斷頭,此波中小企業因TRF而生的斷頭潮,預料將激起不小的漣漪。有趣的是TRF的第一波銷售潮是在2013到2014年間,2014年第4季起人民幣匯率已有出現反轉直下的態勢,從而TRF的銷售理應下滑;但實際上,在2015年中之人民幣貶勢稍微趨緩時,部分金融機構又趁勢以人民幣即將回到升值步伐之話術,可以加碼購買新的TRF部位,來攤平之前的虧損。許多中小企業在理專巧如簧如的推薦下,2015年中又開啟新一波TRF的銷售潮。
人民幣匯率的恐慌情緒,近期雖然稍有和緩,但是人民幣TRF風暴才準備進入暴風圈,諸多中小企業主已經開始無法再負擔每期比價的損失,甚至無力持續向金融機構繳追繳保證金,正面臨痛苦的抉擇,要讓合約繼續進行呢?或是,忍痛買單解約停損以避免TRF損失繼續擴大呢?但是,金融機構計算的認賠金額幾乎是中小企業無法承受之重,更甚者,部分中小企業即便十幾年的獲利都無法彌補認賠出場的虧損,關於這樣的現象,筆者有二個最大的疑問,其一是投資人怎麼會買這種東西?其二是金融機構怎麼敢賣這樣的商品給客戶?
德國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在「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曾經說過:「就像任何賭博遊戲、輪盤、賽馬,也包括圖表系統,最後只有一條規則:大家可能賺到錢,但肯定賠錢。」最近這一波人民幣重貶所導致的TRF風暴,正好驗證科斯托蘭尼的結論。
據推估,國內中小企業此波潛在損失可能高達千億以上,其實TRF是用來當作匯率避險的工具,並非新奇的金融商品。然而,因為銷售TRF的高獲利,約莫2013、2014年起,金融界就開始強力推銷與人民幣匯率連動的TRF產品,只要人民幣維持強勢,就可以賺取權利金,主打人民幣「幾乎」只漲不跌,買了就賺,甚至有些銀行還「教育」客戶,買TRF不需要出錢,只要建立銀行信用額度就可以參加TRF的賭盤遊戲,反正人民幣「應該」不可能跌,簽約就可以賺權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