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澤直樹之死 ─看銀行業詐欺事件
以銀行員為題材的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化身為銀行授信擔當者(客戶關係經理),不僅堅持嚴格授信的原則,揭開客戶詐貸內幕,同時也專注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協助力圖轉型的企業成長,讓很多銀行員燃起從業的熱情。
TRF風暴,遊戲規則講清楚了嗎
衍生性金融商品專家擁護者多說:「商品是中性,會出問題都是人惹的禍。」說得好,但若沒有賭神讓骰子轉動起來,骰子豈會自己跳舞!
幾度人民幣大貶造成TRF衍生性金融商品風波,讓人意識到避險投資與投機賭博的差異。
如今,不管是投機也好,避險也罷,這些TRF的受害人於惡夢驚醒之餘,新春希望是期盼傷害減到最少,人民幣再度回升。
有人說買得起人民幣TRF的大戶企業,均非一般投資大眾,不可與當年雷曼兄弟風暴同日而語,甚至說進賭場就要「願賭服輸」。
問題來了,既曰「願賭」表示是要出於自願,假若因銷售者未盡法律應盡告知義務,於如此被迷昏頭的狀況下進場,試問能謂「願賭」嗎?
TRF風暴─強制平倉的合法性?
台灣引以為傲的中小企業,即將在未來幾年進入冰雪期,為數不少將煙消雲散,大環境的趨勢外,兇手可能不是紅色供應鏈,TRF風暴下所衍生的強制斷頭平倉機制,才會是罪魁禍首!它造成中小企業將潛在的損失立即實現。新政府最迫切的危機不在於陸客的減少,而是人民幣的跌跌不休。
由一些案例觀察,及據聞金融機構將逐漸加速執行TRF合約的強制斷頭,此波中小企業因TRF而生的斷頭潮,預料將激起不小的漣漪。有趣的是TRF的第一波銷售潮是在2013到2014年間,2014年第4季起人民幣匯率已有出現反轉直下的態勢,從而TRF的銷售理應下滑;但實際上,在2015年中之人民幣貶勢稍微趨緩時,部分金融機構又趁勢以人民幣即將回到升值步伐之話術,可以加碼購買新的TRF部位,來攤平之前的虧損。許多中小企業在理專巧如簧如的推薦下,2015年中又開啟新一波TRF的銷售潮。
TRF風暴-斷頭熊的神鬼獵殺
人民幣匯率的恐慌情緒,近期雖然稍有和緩,但是人民幣TRF風暴才準備進入暴風圈,諸多中小企業主已經開始無法再負擔每期比價的損失,甚至無力持續向金融機構繳追繳保證金,正面臨痛苦的抉擇,要讓合約繼續進行呢?或是,忍痛買單解約停損以避免TRF損失繼續擴大呢?但是,金融機構計算的認賠金額幾乎是中小企業無法承受之重,更甚者,部分中小企業即便十幾年的獲利都無法彌補認賠出場的虧損,關於這樣的現象,筆者有二個最大的疑問,其一是投資人怎麼會買這種東西?其二是金融機構怎麼敢賣這樣的商品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