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我不想要身分證上列載父、母、配偶姓名等資訊,可行嗎?

  A於某日填具國民身分證換發申請書時,向B機關申請換發不含「父、母、配偶姓名」、「相片」、「性別」、「役別」等登載項目之身分證,主張其有受憲法第22條規定保障之個人資訊自主決定及隱私權,並且依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再次重申人民有受憲法第11條保障之不表意自由權利,故其得於任何時候決定新增、修改或移除身分證上的任何重要隱私資訊,B機關依國民身分證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強制其須於身分證上列載父、母、配偶姓名等隱私資訊,該規定應屬違憲而無效。B機關則主張:身分證為政府核發的重要身分證明,具高度公信力,若由民眾自行選填欄位,恐造成身分資料判讀上之混淆,影響其公信力,雖相關規定之訂定因應時空背景的不同,身分證記載項目有檢討空間,然未修法前,仍應依現行法辦理,因此A的請求無理由。

【政府採購】招標機關能追繳沒收違法轉包廠商的押標金嗎?

依照現行政府採購法第31條第2項(108年有修正過,舊法規定共8款,新法僅規定7款,最後一款為概括事由)的規定:「廠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所繳納之押標金,不予發還;其未依招標文件規定繳納或已發還者,並予追繳」,其中詳列七款情事,包括六款列舉事由,而轉包並不在其內,此六款包含:「一、以虛偽不實之文件投標。二、借用他人名義或證件投標,或容許他人借用本人名義或證件參加投標。三、冒用他人名義或證件投標。四、得標後拒不簽約。五、得標後未於規定期限內,繳足保證金或提供擔保。六、對採購有關人員行求、期約或交付不正利益。」,至於第七款事由:「七、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則是授權工程會另外以函示補充,依照工程會108年9月16日之工程企字第1080100733號函:「……依政府採購法第三十一條第二項第七款規定修正認定機關辦理採購,廠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屬『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情形,並自即日生效:一、有政府採購法第四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足以影響採購公正之違法行為者』情形。二、有政府採購法第五十條第一項第五款、第七款情形之一。三、廠商或其代表人、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從業人員有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七條各項構成要件事實之一……」,轉包也不在該函列舉之列。

【政府採購】不同法院就採購法判決歧異的處理

民事法院於個案審理上,若涉及行政公權力者,固然要受行政機關的行政處分或是行政法院的判決所拘束,但也就只有「公權力」的部分而已,像是民事法院不可以去審酌行政機關所為的行政處分是否為合法判斷,不能爭執招標機關刊登採購公報的處分可否被撤銷,因為那逾越了民事法院的審判範圍。但刊登採購公報和契約是否違約是兩回事,民事法院並不會因為招標機關用了前述採購法「可歸責於廠商」致「解除或終止契約」的規定,有一個行政法院的判決,就認定機關解約是合法的。舉例來說,近日最高法院就有則見解廢棄下級審法院的判決,下級審法院本來認為既然行政法院都認定廠商可歸責,故同意機關刊登採購公報,廠商還爭執什麼呢?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486號民事判決認為「……按行政法院判決之拘束力,應以其所判斷之公法法律關係為範圍。宏展興公司係不服花蓮縣政府駁回伊對於該府依政府採購法第101條第1項第12款規定通知將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異議,及系爭審議判斷駁回伊此部分之申訴,提起行政訴訟,系爭行政法院判決之拘束力即應以此為限。至於宏展興公司施作系爭工程之植栽及木作工項,已否完工、有無查驗不合格之瑕疵,及花蓮縣政府得否終止系爭契約之私法上權義事項,行政法院所為之判斷對民事訴訟並無拘束力……」,即行政法院就私法所為的判斷不拘束民事法院。

【政府採購】機關如何認定第101條停權之情節重大?

基本上,機關辦理採購時發現廠商有《政府採購法》第101條各種停權事由,就可能將廠商刊登採購公報,讓廠商在一定期間不能參與投標,對於仰賴政府標案為生的企業來說,列為黑名單不啻為宣告部份事業暫停,猶若企業殘障,茲事體大。

民意代表的親屬可以投標地方政府的採購標案嗎?

現行政府採購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下稱利衝法)為了避免有公務員利用自己的公權力,圖利自己或自己的親屬,設置許多利益衝突的防弊規定,凡是自己任職的機構或是指揮監督的單位,除非法律允許,否則都不能和自己或自己的親屬做生意。

環保署就水污法裁量怠惰違法之案例實務

若有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的行為,環保署得依法裁罰,但是就違規情況如果沒有判斷行為情節的輕重,而直接裁罰法定最高額度三百萬元,行政法院是有可能撤銷這種裁量怠惰的違法行政處分。

如何撤銷不法的測速取締罰單?

開車不超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合法取締超速,當事人可以接受,不合法取締超速,當事人就不能接受了。實務上,因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對於測速照相取締,涉及取締標誌設置距離、測速科學儀器設置、相關速限等等問題。瞭解相關實務見解,如果遇到被不法取締,就有撤銷罰單的可能

雇主可以要求請育嬰假的勞工簽離職單嗎?

台灣近年生育率越來越低,政府推出各種政策,就是希望民眾願意替國家孕育下一代,勞動相關法令上更是嚴令禁止歧視懷孕婦女,希望藉由育嬰留職停薪(俗稱育嬰假)和各項生育補助等政策,整體上提高台灣的生育率。然職場上常見婦女要請育嬰假的時候,雇主會要求她們先簽離職單,時間填在育嬰假期滿的日子,請問這樣的做法是可以的嗎?

學生可以對哪些學校的公權力措施提起行政訴訟?

司法院釋字784號解釋賦予高中以下層級的學生對「學校之教育或管理等公權力措施」(下稱學校的公權力措施)提起行政訴訟,不再如同司法院釋字684號只賦予大學生此等權利,但須以「學校的公權力措施侵害學生的權利」為前提,大法官也限縮解釋何謂「侵害學生的權利」,即「依個案具體判斷,尤應整體考量學校所採取措施之目的、性質及干預之程度,如屬顯然輕微之干預,即難謂構成權利之侵害」。至於何謂「顯然輕微之干預」,則有待司法實務的累積。如行政法院認定學校的公權力措施屬顯然輕微之干預,未侵害學生的權利,提起的行政訴訟自屬欠缺訴訟權能,而為原告不適格,應以判決駁回(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350號裁定參照)。

簡評行政訴訟法修正草案

民國(下同)110年12月14日,司法院院會通過行政訴訟法等多部法律的修正草案,雖還須送請立法院審議,但依過往立法實務,立法院對於行政訴訟法的修正草案幾乎不會有意見,所以預料立法院會照司法院院會通過的版本三讀通過,而行政訴訟法修正草案(下稱修正草案)有三處值得讀者關注,其一為擴大強制律師代理的案件範圍、其二為設立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最後為新增對濫訴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