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AI「盜嗓」與配音員的著作權議題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近年來隨著電腦演算能力的進步,應用層面逐漸增廣,經過學習後,AI可以生成許多以往原本專屬由人類創作的成果,且這些成果的品質不輸人類,諸如AI繪畫、AI文章、AI配音等等,然就如同一百多年前的蒸汽動力取代人類勞工、或是攝影技術取代傳統繪畫一樣,前述這些AI創作成果,也排擠了原本的人類作家,有些遊戲公司認為有了AI,就解聘了原本繪製角色立繪、場景背景的畫家,有些報社甚至直接讓AI記者取代人類記者來發稿,甚至連人類配音員,都擔心自己的工作遭AI取代。

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即將上路(二)

我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近日也推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將作為臺灣監管與推展人工智慧AI系統的重要法規,也是盼望能夠跟上歐盟、美國少數州政府、中國大陸的腳步,在AI熱潮下盡速做出監管的法案。根據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所發布的草案內容,法案揭示了永續發展、人類自主、隱私保護、資安與安全、透明可解釋、公平不歧視及問責等七大基本原則,全案共18條,希望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能夠建立良好的監管機制與措施。

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即將上路(一)

在2022年ChatGPT以聊天室機器人的新型態人工智慧問世後,AI浪潮持續席捲全世界,而人工智慧目前所適用的功能除了最基本的能與人類展開有意義的對話之外,在科學領域也提供非常多的幫助,在程式coding上能夠有效幫助工程師建立基礎的工作邏輯環境,還能運用其自主學習能力,協助處理大量且繁雜的數據運算與資料判斷,除此之外,還能依據所輸入之指令自主生成符合邏輯的圖片與影像,對於人類的生活帶來莫大的改變與便利性。

人工智慧可以享有智慧財產權嗎?

人工智慧在現代社會被應用在許多方面,不少專家預測未來技術更成熟後,在一些工作崗位上,將會取代人力,甚至人工智慧的表現比起那些被取代的人類更為出色、成本更低。姑且不論如此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好是壞,近來更有人認為,人工智慧似乎也該享有智慧財產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