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涉犯未達一億元之一般洗錢罪,到底可否易科罰金?
實務上很常見到,犯罪行為時點在修法前,但裁判時點在修法後的問題。這就會涉及到新舊法比較適用之問題。按刑罰之從舊從輕原則,於刑法第2條第1項規定:「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換言之,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才有刑法第2條第1項之從舊從輕主義規定之適用…
實務上很常見到,犯罪行為時點在修法前,但裁判時點在修法後的問題。這就會涉及到新舊法比較適用之問題。按刑罰之從舊從輕原則,於刑法第2條第1項規定:「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換言之,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才有刑法第2條第1項之從舊從輕主義規定之適用…
各式網路或電信詐欺犯罪,層出不窮,例如:投資詐騙、愛情詐騙或其他各類型詐騙,每天上演。其中,人頭帳戶幫助詐騙集團收錢,是很重大的議題。最近,就有一個人頭帳戶案例,根據新聞報導指出,一名19歲陳姓女大學生把帳戶租給詐團,一天拿2500元,被檢察官依幫助洗錢罪起訴,第一審法院認為她「涉世未深」而判決無罪,但檢察官上訴後,第二審法院認為陳姓女大學生每月可領到五萬多元,「比出租房子還好賺」,撤銷第一審判決,改判有罪。
近年有些詐騙集團,或透過徵才的名義,以支付薪資、存入公司貨款等理由,要求求職者提供存摺或金融卡及密碼。或是以貸款代辦公司之名義,佯稱申辦貸款程序需使用帳戶資料,向有貸款需求的民眾索取存摺、金融卡及密碼,嗣後再將這些帳戶拿去作為供其他詐欺被害人匯款的人頭帳戶使用,而這些提供帳戶的人,往往會被認為是詐欺罪的幫助犯。
近年來詐騙案件眾多,許多人為了賺外快,會提供帳戶且擔任車手,協助詐騙集團移轉贓款,增加司法機關查緝上的困難。這些人在法律上應該如何評價?是要和其他集團成員一樣看成是共同正犯,還是幫助犯呢?過往司法見解不太一致,最近有則判決則指出,應該看成是共同正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