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過世之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夫妻結婚,雙方可能在婚姻期間賺了很多錢。於是,當夫妻離婚時,會有如何分錢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夫妻結婚,雙方可能在婚姻期間賺了很多錢。於是,當夫妻離婚時,會有如何分錢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在今年年初本所有關OTT服務之文章《您一定用過的OTT服務》中才提到,對於線上影音串流平台(如NEFLIX、愛奇藝等)等OTT服務這種全新的影音收看模式,臺灣尚無法將非法OTT業者納入管制。然而就在今年4月16日,立法院即三讀通過修正著作權法第87條及第93條,針對非法OTT業者侵害著作權之行為準備開罰。
如果未經許可之香港法人代表,在台灣地區以外的地方,與他公司從事法律行為所生之債務,應否負連帶責任?
假新聞、假消息的問題沸沸揚揚,從以前有衛生紙之亂、麻豆文旦倒進水庫等等,到最近地震傳出台北市松仁路裂開的烏龍消息,大多是從社群媒體瘋傳假消息,新聞跟著報導得跟真的一樣的情形,屢見不鮮。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一系列為了打擊假新聞的相關法律修正草案,以下就分別來看看到底修了哪些法律吧!
日前有新聞報導,一名網友一早就被家人叫起來慶祝,原因是網友的媽媽刷存摺後發現,竟然有一筆約莫184萬的款項進帳,因為原PO家裡是開餐廳的,平常有跟外送的單位合作,還以為是哪家廠商清償積欠的大筆款項,讓全家人都沉溺在喜悅之中,甚至感動的痛哭流涕。不料,事後竟發現原來是銀行的行員搞了烏龍,誤將6萬元的款項匯成美金,讓原PO的情緒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不停的感嘆「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們」!
最近有看網路新聞或是媒體電子報的網友們大概都知道,蘋果電子報從原本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閱覽,變成雖然仍維持免費,但必須要註冊成會員才能看,蘋果日報此舉一出,頓時在媒體界掀起軒然大波,有人支持也有人批評,對於蘋果日報來說,好處當然是可以透過蒐集使用者的資料,後續行銷使用,但缺點則是,可能會喪失一些不願意註冊的使用者的瀏覽率。
沒收新制立法後,如果被告犯罪有獲得所謂「犯罪所得」,法院在判決時會同時宣告沒收犯罪所得XX元。實務上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刑事宣告犯罪所得沒收,後來被告與被害人和解,沒收應否扣除和解給付部份,再執行?
我國交通亂象多,路邊違停車跟機車騎士爭道的情形很常見。違規路邊停車後下車吃飯、買東西,經過的其他車輛閃避不及而出車禍,自己人雖然不在現場,是否仍有刑事責任?
根據新聞報導,高雄有名男子透過通訊軟體微信向中國賣家購買壯陽藥,在高雄海關遭查獲,因為該壯陽藥未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衛福部食藥署)申請核准,該名男子以過失輸入禁藥罪移送法辦。
明明到職時約定好的薪資,卻在日後遭到公司未經告知或詢問下片面減薪,在台灣因為資方較勞方強勢許多的情勢,大多數勞工會為了保有原有的工作,而在遭到雇主減薪時,選擇默默接受,但如果拒絕接受減薪,勞工應如何主張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