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穿越道有多大:行人被撞還要被開罰單?

大家都知道行人過路口要走穿越道,但往往不會一步一腳印,都走在線上呢?這倒不一定。民眾在行走時常會稍微超出行人穿越道的話線範圍,這時候算是走在穿越道上嗎?警察和法院有不同的答案。近日台北地院行政庭有個判決就指出,雖然民眾走在行人穿越道的邊緣,仍然算是走在行人穿越道上,警察不能開罰。案例事實背景是這樣,去年有位民眾行經台北市的杭州南路和愛國東路口時,沿著穿越道過馬路,不料遭汽車違規左轉撞上而受傷,警察到場後除了處理肇事外,還對這個民眾開了張罰單,理由是穿越馬路沒走穿越道,讓民眾很生氣,被撞已經很可憐了,居然還要被開單,陳述意見不獲救濟後,憤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疫情下的離婚之子女監護:父母可以共同監護嗎?

自年初以來,佔據不少新聞版面的福原愛與江宏傑的離婚案,新聞報導指出,近日兩人婚姻告終。雖然江宏傑最初是向法院起訴,請求裁判離婚,然後來雙方達成協議,以協議離婚的方式落幕,除了財產部分外,未成年子女親權行使的部分,則約定共同監護,讓不少日本媒體十分訝異,因為日本並沒有這個概念。

疫情下「刑事訴訟金字塔的第一塊磚」—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2項修正施行後上訴移審效力範圍

刑事訴訟法(下同)修正第348條規定,近日(110/6/16)已由總統公布,內容分別為刪除第1項後段規定「未聲明為一部者,視為全部上訴。」;增訂第2項但書規定「對於判決之一部上訴者,其有關係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但有關係之部分為無罪、免訴或不受理者,不在此限。」;增列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近日疫情態勢嚴峻,刑事訴訟制度仍漸漸向當事人進行主義邁進,司法院更將本次修法定調為「刑事訴訟金字塔的第一塊磚」。白話言之,就是讓上訴審的審判範圍與當事人聲明上訴的範圍,更加貼近一致,避免突襲性裁判,並減少上訴審的負擔,讓三級三審的刑事訴訟制度金字塔化。

勞工上班咳嗽發燒卻堅持不篩檢,雇主該怎麼辦?

正值COVID-19疫情升溫之時,有某A員工至公司上班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公司主管見狀趕緊叫某A去做篩檢,並請某A在家待命等收到陰性證明後再來上班。但是某A覺得自己只是普通感冒,不是新冠肺炎染疫,不願意做篩檢,仍到公司上班,這時候公司該如何是好?

地政三法修法與實價登錄2.0

今年初新修正公佈的「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所謂地政三法修正,除地號門牌完整揭露,其他預售屋納和紅單納管等等,都有了最新規定,一般民眾可能要有大概瞭解,以後在買賣房屋時,才不會造成權益的損失。

疫情下的電子支付:新電支條例即將上路,民眾有感嗎?

COVID-19疫情近來因為印度變種傳入台灣的訊息,讓指揮中心不敢大意,要求疫情熱點地區進行廣篩,並要求國軍化學兵支援。在此同時,許多民眾購物紛紛改以網購,不敢自行出門上街,配合政府要求的防疫和隔離。在此同時,立法院之前三讀通過的新電支條例也即將上路,金管會表示將會更有助於民眾使用電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