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分割,起訴前一定要辦理繼承登記嗎?

依據民法第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原則上,繼承人得就遺產協議分割,大家講好就好,該分配還是該辦登記就去辦理完成就可以了。但假如繼承人談不攏呢?那就只好上法院「裁判分割」了。

提領過世親屬存款,小心構成犯罪

據新聞報導,有名嘴在丈夫過世後,為了辦理喪事而提領丈夫存款,事後遭女兒提告刑法第339條之2第1項之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最後法院判決有期徒刑4個月。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奇怪,親人過世之後,提領他的存款出來為他辦喪事,應該是很自然的事,為什麼會構成犯罪呢?

從孫道存過世談拋棄繼承與限定繼承

新聞報導指出,名人孫道存為前太平洋電信電纜前董事長於日前病逝,但據稱他名下有超過好多個億的龐大債務,其配偶及子女會就會面臨繼承上問題,假若孫董的資產大於負債,當然可能還有繼承的實益,但是若負債遠大於實產,是否還有繼承的必要,到底是要用「限定繼承」或「拋繼繼承」方式來完成孫董的繼承?孫董的繼承人可能就要深思了。

民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扶養費判決實務

關於車禍死亡或殺人的侵權行為事件,被害人家屬得向加害人請求賠償的項目,原則上包括醫療費、殯葬費、扶養費及非財產上損害賠償(精神賠償)。其中,最主要的請求金額,扣除一般行情的殯葬費用外,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扶養費及精神賠償的請求。然而,實務上對於非財產上損害賠償的數額,不如一般人民想像的高,假若家屬不能請求扶養費的話,實際上獲得法院判決賠償的總金額會比一般人想像的低。

疫情下的遺產繼承:台灣人可以繼承大陸遺產嗎?

近日 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民眾往來各地,原本要跨境進行訴訟,主張自己的法律權利,有時也被迫延期。遺產繼承,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舉例來說,如果台灣的民眾發現自己在台灣的兄弟姊妹過世,沒有子女,只有配偶,但在中國大陸有筆鉅額遺產,這個民眾可以向台灣的法院起訴對遺產的權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