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搬運薯條致死,麥當勞遭判賠472萬元

隨著人權保障的重視,勞工意識也逐漸浮出檯面,不再被資本主義的影子所遮蔽,因此職業災害一直以來都是勞工群體所注重的議題,職業災害的爭議層出不窮,其實就是因為勞工的損害很難與業務行為連上線,白話而言,就是法律要求〝所生的災害與勞工執行業務間要有相當因果關係〞,而因果關係又是個很容易淪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概念,所以很難證明,但在法律層面上還是會要求職務與災害間之關聯性,以免使雇主補償範圍無限上綱。

哪些人不能當也不必當國民法官?

《國民法官法》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象徵司法系統重視民眾聲音的第一步,比起德國的專家參審、美國的陪審、韓國的觀審,台灣這部法律和日本施行十多年的裁判員制度最為接近。對民眾來說,擔任國民法官和軍隊教召一樣,是一種義務,不去可不行的,會不會有人像是躲教召、躲當兵一樣,不去當國民法官呢?有沒有人是不能當也不必當國民法官的呢?當然是有的。

網約高鐵站交易泰達幣(Tether)之詐騙法律問題

投資電子或數位貨幣,變成一種新型態的商品,不是實體的貨幣而是虛擬或數位性質的貨幣。不過,加密貨幣去年發生大新聞,就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破產事件,FTX讓全世界的加密貨幣市場可能泡沫化。但是,目前投資加密貨幣者還是要從事交易啊,否則不就血本無歸了嗎?然而連交易所都會發生這種詐欺或破產,如果民眾不是非常非常瞭解,千萬不要隨便投資加密貨幣,否則,還沒賺大錢,投資歸零的狀況都可能隨時上演。

新買的車有問題可以請求車商退款嗎?

新聞報導指出,一位傅先生以715萬3,000元向業者購買賓士GLE 63油電跑旅車,其表示因該車輛的引擎發生不規則抖動、螺絲脫落等故障情形,之後陸續發生儀表板異常、電控輔助轉向系統異常、懸吊系統故障等瑕疵,所以主張解除契約。後來,法院判決車商要返還車款。

股東可以要求抄錄影印公司的帳冊資料嗎?

很多人會選擇買股票來配置資產,相對於最穩定的定存,或是高風險的衍金商品,股票算是略有風險、但收益可能較定存高的投資目標。要了解公司能否獲利,財務報表是個很重要的資訊來源,依照公司法第210條規定,股東或是債權人都可以閱覽歷次的股東會和財務報表,如果股東想要更進一步,請求閱覽公司全部的帳冊,法院應該允許嗎?

販售合利他命假藥小心被判重刑

疫情解封國門開放,出國去日本買藥變成重要行程,然而近期新聞報導指出,網路傳出熱門藥品「合利他命」有不肖人士在販售假藥。合利他命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出聲明,合利他命僅在「實體通路」上販售。

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新增租稅獎勵

近年來,因為美中貿易戰、烏俄戰爭越趨激烈,及全球各大事件之發生,嚴重影響晶片的產量,甚而出現晶片荒的現象,而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居關鍵及領先地位,如民國110年晶圓製造第一、晶片封測第一、矽晶圓產能第二,在在凸顯出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近期立法院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將補助額增加並擴大租稅優惠,此法案之通過,剛好是鼓勵國內產業的最佳時機,如此一來,更可降低國內產業對國外供應鏈的依賴性,進而鼓勵我國產業的新興,亦可促進原有產業的創新及技術增進。

涉犯營業秘密法刑事案件該由哪個法院審理?

台灣近年來有鑑於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多次修正營業秘密法、智財審理法、專利法等智慧財產權領域法令,然不少實務界人士批評,刑事一審案件,並未由智慧財產法院專屬管轄,仍由地方法院審理,專業性不如智商法院,近日智財審理法修正後,營業秘密法刑事案件,一審即由智商法院審理。

人民得否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機關核發外籍配偶的簽證?

我國人民與外籍人士結婚後,可以申請依親居留簽證,合法居留臺灣,但在過往實務上,外籍人士「假結婚真賣淫」、「假結婚真打工」等情況層出不窮,對於「特定國家」之外籍人士(例如印尼、菲律賓、越南、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外交機關會以面談方式嚴格審核(參外交部及駐外館處辦理外國人與我國國民結婚申請來臺面談作業要點),如外交機關認定虛偽結婚,即會駁回申請,此時因外籍人士還不在臺灣(因還未取得居留簽證),如要自己提起行政救濟,在文書作業上恐曠日廢時(可能須經過公證或認證),故在司法實務上會出現由外籍配偶之配偶,即由本國人民提起行政救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