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公是勞基法的員工嗎?
有位年紀70多歲的賴姓男子,自告奮勇在某廟宇擔任廟公一年多,雙方因故停止廟公職務後,賴姓男子起訴向廟宇要求給付資遣費。是否有理呢?
有位年紀70多歲的賴姓男子,自告奮勇在某廟宇擔任廟公一年多,雙方因故停止廟公職務後,賴姓男子起訴向廟宇要求給付資遣費。是否有理呢?
為杜絕傳染病之發生、傳染及蔓延,我國本已有制定「傳染病防治法」,而為有效防治此次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並因應對國內經濟、社會之衝擊,政府亦於去年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除提供受影響產業及其員工相關紓困補貼與振興措施,對接受相關檢疫者提供防疫補償及租稅優惠,並對為反規定者加大處罰措施。
休假期間,許多民眾選擇開車出遊,移動上方便也較舒適,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或是熱門商圈、景點地區,車位往往一位難求,抵達目的地後又要花費二、三十分鐘尋找停車位並不是少見的狀況。因此常常發生有人為了爭搶停車位爆發糾紛。
政府對於提供人民使用的公共設施,負有維護及使其處於正常堪用及安全狀態之義務,當公共設施發生功能或使用上之危險時,設置或管理權責機關即有責任積極有效處理以防止其危害狀況。若公務人員竟怠於管理維護而致人民權益受損,國家自負有賠償義務。
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了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也包括被繼承人的債務。如果被繼承人確定沒債務只有遺產時,通常不用上法院跑特別的程序。但是,若被繼承人有債務時,且債務要大於繼承的財產時,通常繼承人會選擇辦理拋棄繼承。
近日有新聞提到,醫院醫師執行職務,遭患者傳染新冠肺炎,自己反而成為要醫療的對象,前衛生主管機關首長表示,醫院應該確認該醫師有無違反醫療SOP,並考慮要將該醫師開除,只是勞工執行職務染上疾病,雇主不給勞工養病的機會,就要直接開除勞工,這樣是人之常情嗎?
立法院已於去年(2020)年底三讀通過「民法第二百零五條條文修正草案」,及「民法債編施行法第十條之一及第三十六條條文修正草案」。,依據新修正《民法》的規定,約定利率從原本的年利率20%調降為16%,超過部分的約定為無效。
「民以食為天」,無論是之前的黑心豬油重創鼎新集團,還是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萊豬」 開放進口問題,都顯示民眾對食安問題的看重。呼籲廠商賺錢一定要秉持良心、遵守相關法令,民眾在購買食品時,也一定要注意查看包裝物外的相關標示說明內容,以免瘦了荷包還傷了身體!
過往曾發生大樓住戶的鐵欄杆,因鏽蝕斷落砸死人,導致屋主遭過失致死罪起訴的案例。最近有又有數起大樓外牆石材或磁磚脫落,傷人或毀損車輛等事件之新聞。近日氣溫變化較大,大樓外牆磁磚更可能因熱脹冷縮出現鼓脹、剝落意外,有關單位及管委會、屋主,一定要重視此類問題,所產生的法律責任,也不應該小覷。
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也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是需要慎重的,當然,若在結婚前就發現不合適,確實沒必要勉強結婚。但在訂定婚約之前,若能慎重的考慮,亦可避免許多麻煩或將來讓對方傷心的情形。